《六韬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。
题解
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或《太公兵法》,旧题周朝的姜尚著,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,作者已不可考,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。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,以周武王设问、姜太公答之,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。
评价
《六韬》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,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,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。司马迁《史记?齐太公世家》称:“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,皆宗太公为本谋。”宋神宗元丰年间,《六韬》被列为《武经七书》之一,为武学必读之书。
《六韬》据传在7世纪传入日本,18世纪传入欧洲,现今已翻译成日、法、朝、越、英、俄等多种文字。此外,在日本由于源义经盗得《六韬》因而作战得以出奇制胜的传说,使得《六韬》中的《虎韬》(日本作:“虎之卷”),在日本成为“成功之路必读之书”的同义词。
版本
-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残本。
-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残本。
- 敦煌遗书残本。
- 《群书治要》摘要本。
- 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- 《续古逸丛书》影宋《武经七书》本。
-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《武经七书》本。
-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《武经七书直解》影印本。
体例
今本《六韬》共分六卷。
- 文韬——论治国用人的韬略
- 武韬——讲用兵的韬略
- 龙韬——论军事组织
- 虎韬——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
- 豹韬——论战术
- 犬韬——论军队的指挥训练